浅谈新农村自建房的坡屋顶设计

坡屋顶设计

坡屋顶是新农村住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建筑造型,而且提高了屋面的防水和保温、隔热功能。当阁楼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时,还可以增加新农村住宅的使用面积,丰富室内的空间变化。

当坡屋顶重新得到人们的赞赏,却由于相当长的时期所遭受的冷漠和排斥,使得不少业内人士对坡屋顶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甚至片面地认为它仅仅是为了丰富建筑物的立面造型,有的人还把坡屋顶的通风窗仅作为一个固定的装饰窗。因此出现了诸如坡屋顶的闷顶里缺乏必不可少的通风窗及隔墙内的过人孔等现象,使得尽管设了闷顶,但顶层在炎热的夏季仍时时能感受到由屋面向下散发的辐射热。

当坡屋顶下面做成阁楼以便充分利用空间时,却由于坡屋面未采取应有的隔热措施,使得阁楼层在夏季闷热难忍,不少地方还在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上架设一个装饰性的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坡屋顶,造成浪费。有些地方还在永久性建筑上仍然采用简易的冷摊瓦屋面。在进行坡屋顶的屋面组合时,水平天沟更是时有出现。为此如何做好坡屋顶的设计,是一个颇为值的深入探讨的问题。

以前的坡屋顶因为采用木结构又处在木材匮乏的时期,坡屋顶的运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近年来,由于坡屋顶不仅造型丰富 多彩还具有良好的防水和保温隔热性能,在钢筋混凝土坡屋顶结构形式的推广以及速生林和钢结构的运用等因素的推动下,坡屋顶重又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坡度在10%~100%的屋顶叫坡屋顶,其中10%~20%多用于金属板屋顶,20%~40%多用于波形瓦屋顶,40%以上多采用各种瓦屋顶。

从建筑屋顶防漏角度考虑,坡屋顶“排”重于“防”,“导”重于“堵‘’,屋顶不会积水,自然就不容易渗漏水,这是坡屋顶优于平屋顶之所在。选用坡屋顶,主要还是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要、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师的设计形式来决定。

坡屋顶的特点

1、丰富多变的坡屋顶是传统民居建筑形象的神韵所在

人们常说”山看脚,房看顶”,这充分说明屋顶在建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初始的”民居”,不管是“穴居“”(除了利用天然洞穴的穴居外),还是“巢居”,均能利用自然的草木搭盖起能够遮风避雨的坡屋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巢居向地面下落,而穴居向地面上升。”土”和”木”的合理运用,产生了砖木混合结构。坡屋顶的广泛应用,在传统的民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坡屋顶的形式以及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因各地区气候条件、结构方法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各具乡土特色。传统民居中,任何一种平面,任何一种体形组合的高低错落都能运用自如,在简朴中自然地流露出轻松流畅和无拘无束的情调。

在地形起伏的浙江地区,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十分自由灵活,给屋顶变化创造了有利的前提。平面充满曲折和凹凸的变化,反映在屋顶上便往往是纵横交错、互相穿插。而随着各部的宽、窄变化,屋顶的高度、屋脊的位置、举架的大小、天沟的走向均各不相同。局部凸出的地方,则随凸出的程度而使披檐具有宽、窄或高、低的变化。这样,单就一幢建筑物的本身来看,其屋顶形式便充满了千变万化。

在福建民居中,屋顶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在基本类似的民居平面布局中,各地区由于传统习惯的做法,变化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屋顶组合形式。闽南泉州、厦门一带地处海滨,为避免台风暴雨的影响,虽然采用有如北方明清时代建筑的举折,但坡度较之平缓。双坡屋顶做成了双曲面的人字顶,它沿坡度呈凹弧形的曲面,有利于雨水的倾泻,屋面沿屋脊方向自中央向两端逐渐起翘,形成了一条优美柔和的曲线,以利于屋面排水向中间集中,避免四处泛溢。瓦屋面多用坐浆铺砌,山墙即为硬山。充满文化内涵的屋脊(双燕归脊)和如晕斯飞的坡屋顶所形成的天际轮廓线展现了闽南民居风格独特的建筑形象。闻名于世的闽西土楼民居,其屋顶常呈歇山的形式,但与北方清水歇山顶不同。它没有收山,只是在山墙面加横向的披檐与前、后檐拉齐,这更接近宋代营造法式中悬山出际的做法,显然是比较古老的一种屋顶形式。在这里,由于地处山区内陆,整个屋顶坡度比较平缓,没有举折,檐口平直没有起翘,出檐极大,有的竟达二三米,以避免雨水对土墙的冲刷。屋面只做稀铺望板冷摊瓦。这种坡屋顶形式,不仅很轻巧,而且外轮廓线也相当优美,富有个性和乡土特色。单就坡屋顶本身来讲,其形式虽然较为单一,但通过整体组合,特别是以纵、横交错和高、低错落的方法来重复使用大体相似的同一种坡屋顶形式,却可以获得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变化。

传统民居的坡屋顶通过屋面材料的运用和屋脊的装饰,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传统民居坡屋顶常用的屋面材料有胃瓦、石板、茅草等,胃瓦又有仰瓦、仰合瓦、草心瓦顶、筒瓦等。瓦顶的铺设有冷摊干铺和卧泥砌筑。冷摊干铺的屋脊通常是在屋顶上用片瓦立着排成一条片瓦脊;而卧泥砌筑的瓦顶,即在屋顶上用砖堆砌线脚,形成一条装饰精美的清水脊,屋脊的两端在北方做成象鼻子,南方即做成起翘的整尖,用全国绝无仅有的闽南民居”剪碗”工艺拼成花草、人物、装饰着双燕归脊的青瓦翘脊,精美华丽,极受闽南人们的喜爱。

2、坡屋顶具有无尽的魅力

世界建筑大师费·莱特曾提出:”唯一真正的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 千百年来,坡屋顶一直是建筑物(尤其是民居)屋顶的主要形式。那么,为什么在现代的相当一段时期以来,除了在一些新农村住宅外,屋顶形式基本上被平屋顶所替代呢?就世界而言,自从新建筑广为传播,特别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建议:立柱、底层透空、平顶、屋顶花园,骨架结构使内部布局灵活,骨架结构使外形设计自由,水平带形窗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平屋顶风靡世界各地,传统的建筑形式几乎被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国际风格“的建筑所取代。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又开始对于” 国际风格”的建筑进行反思,并认为它彻底地否定了历史和地方文脉,最终不仅导致建筑形式的千篇一律,而且还必然流于枯燥和冷漠无情,致使风行一时的平屋顶和方盒子式的建筑风格有所收敛。与此同时,某些建筑师又试图在屋顶上做文章,希望从历史传统或乡土建筑中寻求启迪。

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强调节约三材(特别是限制木材的使用)以来,坡屋面的改革,从开始的简易木屋架,到以钢代木的钢屋架和钢筋混凝土屋架相继出现,钢筋混凝土穰条、橡条在村镇新农村自建房的建设中也加以大量推广。20 世纪60年代以来,铺天盖地的钢筋混凝土平屋顶开始覆盖我国城市和乡村。坡屋顶几乎完全被遗忘,致使不少技术人员误认为平屋顶是传统的做法。直到80年代末,人们开始对火柴盒式建筑批评以后,坡屋顶才重新出现,又经过漫长的艰辛,到了90年代末期,坡屋顶才真正地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大力推广。近几年来,北京、上海等地还掀起了平加坡的热潮,这充分地显示出坡屋顶具有元尽的魅力。

浅谈新农村自建房的坡屋顶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1代画 » 浅谈新农村自建房的坡屋顶设计
分享到: